孩子六個月大后,開始對陌生環(huán)境和陌生人產(chǎn)生害怕和焦慮,怎樣減少孩子因分離時,所帶來的不安全感呢?父母每天撥出時間陪伴孩子,唱歌、看故事書、擁抱等,通過簡單的親子互動和游戲,讓孩子感受父母的關心和愛,減少因分離產(chǎn)生的不適感。
一般而言,孩子在未滿六個月以前,只要有人能細心照顧他的需要,不論是由誰來照顧似乎差別不大。但是到了六個月之后,孩子開始會對陌生人和陌生環(huán)境產(chǎn)生害怕的情形,而他也會開始對他有反應的人,如和媽媽、保姆之間產(chǎn)生一種特殊的“連接”,而當孩子和某一特定個人產(chǎn)生密切的連接后,才會有所謂的“分離焦慮”產(chǎn)生。
分離前應有緩沖期
所謂分離焦慮是指:當孩子和對他有反應的人面臨分離時,會產(chǎn)生一種不適應行為,而這種不適應行為,依不同年齡,會有不同的行為反應,例如:越小的孩子,會表現(xiàn)出來緊緊抱著父母不放、害怕、非常愛哭;而較大的孩子,則會有懼怕的表情出現(xiàn)、情緒非常不穩(wěn)定、又叫又跳的、耍賴、哭躺在底上不起來等等。
但并不是每個孩子都有分離焦慮的,有些孩子面對陌生人或陌生環(huán)境,絲毫沒有陌生害怕的情形,而且還能和別人玩得很開心。此外,在和孩子分離的時候,應該注意一些事項:
1、要有一段分離緩沖期:當父母需和孩子分離時,應有一段緩沖時間,讓父母和接替者之間有角色的傳遞,一方面讓接替者產(chǎn)生信心,另一方面可讓接替者了解你照顧孩子的方式和態(tài)度。如果接替者能充分配合,則能減少孩子面對分離時所帶來的焦慮和不適應行為。
2、有父母完整的照顧:如果父母給孩子完整的照顧,讓他對外在世界深具信心,則孩子比較樂觀,對幸福較有把握,這樣就有足夠的能力去面對分離。如果父母平日對孩子疏于照顧,他的依賴的心理沒有獲得滿足,所以當孩子面對分離,會感到害怕、悲觀,對環(huán)境的變動也比較不能適應。
克服孩子分離焦慮的方法
以下介紹一些方法,接替者可依照孩子的不同年齡和所在地方,選擇最合適的方式。
1、培養(yǎng)孩子獨處的經(jīng)驗和能力
讓孩子獨處,并不是意指丟下他一人,讓他真正的“獨處”,而是在喝過牛奶、換過尿片之后,把孩子安頓在媽媽的房間里,或客廳中,讓他自己玩。剛開始孩子可能會玩自己的手,或注視某一個物體,慢慢地父母可以幫孩子準備一些玩具。只要他能專注于自己的活動,父母都不要去打攪他。
萬一孩子遭遇挫折,也盡量讓他自己面對。如果孩子開始吵鬧,父母可以先和他說話,用和緩的聲音安慰他,讓孩子知道,父母對他的需求并不是毫無反應,但也讓他知道,父母有需處理的事情,等我們把事情告一段落后會去抱他,他必須學習等待。
而父母則需遵守諾言,只要我們忙完了,一定過去抱抱他、好好陪他玩,使他對等待具信心。當孩子脫離幼稚期,行為能力逐漸發(fā)展成熟時,會慢慢表現(xiàn)獨立的傾向。父母如果能配合這些傾向,多方引導,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同時耐心等待孩子成長,并且也包容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造成的缺失。
2、轉移目標
當孩子有分離焦慮出現(xiàn)時,接替者可采取轉移目標的方式,讓孩子轉移對父母的思念,例如:抱他去找他喜歡的動物,像小狗、小貓、烏龜、小金魚等;玩各種玩具、積木、扮家家酒等;或者去公園散步、看看路上車子、行人、玩公園里的設施,讓孩子轉移目標。
3、給予認同和擁抱
當孩子哭得很傷心時,接替者可采取擁抱方式,抱著孩子、拍拍他的背,和他說說話 ,讓他了解你知道他很傷心,你和他是同一線上的,你可以陪他、幫他打電話給媽媽,給孩子充分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