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磨蹭拖沓的習慣造成孩子做事慢的因素通常有兩個:一是孩子"手笨",即做事情時,動作不熟練。由于孩子的神經、肌肉活動不夠協(xié)調,同時缺乏一定的生活技能,所以導致他做事情比較緩慢。二是孩子的時間觀念差,做事情缺乏緊迫感。也就是常說的"慢性子"。孩子的時間概念通常要到5歲左右才開始形成,而大約在8歲以后才逐漸穩(wěn)定。
此外,孩子的磨蹭行為還可能與爸爸媽媽自身的行為有關。有的家長平時喜歡邊吃飯邊看電視或書報,有的家長也會因疲倦或懶惰做事拖時間,這些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非常容易使孩子養(yǎng)成注意力不集中、辦事拖沓等不良習慣。因此,家長不妨先自我檢查,為孩子做個榜樣。
怎樣才能糾正孩子磨蹭的壞習慣呢?我們給家長的建議是:
1.如果孩子愛磨蹭是"手笨"造成的,父母就要想辦法鍛煉他的動手能力,幫助孩子提高動作的熟練和敏捷程度。父母可以與孩子玩一些小的競技游戲,如比賽看誰穿衣服快,看誰洗澡快等。通過這些比賽,家長可以隨時教給孩子穿衣、洗漱、收拾玩具等自我服務的技巧,教給孩子如何利用做事的先后順序來提高效率、安排時間等。這些游戲玩多了,孩子可能覺得沒趣,這時,可以給予適當?shù)莫剟顏砉膭詈⒆永^續(xù)做下去。
2.如果孩子愛磨蹭是由于時間觀念差造成的,父母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觀念。比如在孩子開始做一件事之前為他規(guī)定時間。父母先估計出孩子盡最大能力能夠完成此事的時間,并以此作為時間限制,然后根據(jù)孩子完成的情況,給予表揚、獎勵。在開始設計時間的時候,家長要及時核對。孩子做事,家長為他計時,告訴并夸獎他今天比昨天又快了幾分鐘。這樣,孩子會有積極性。
3.讓孩子按時做事。磨蹭這個習慣,不光存在于學習中,也反映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如穿衣、吃飯、玩耍等。所以要克服這個毛病,必須從不同角度著手,從自己孩子的實際出發(fā),制定一些改正方案。做什么事情,需要多長時間,事先都做好假定,在假設的時間以內(當然能夠越快越好)保證質量地完成。
做完以后,可以共同討論,對方案進行調整,爭取下次做得更好。對年齡較小的孩子,在進行這些計時活動,如閱讀、答題、勞動時,如果家長能夠與孩子一起進行,會收到更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