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家長狀告當事醫院,卻發現操作檢查的是護士
時隔4年,法院的再次開庭審理,終于讓楊學陸夫婦倆看到了一線曙光。
4年前的11月6日,對初為人父的楊學陸來說,是一個高興而又傷心的日子,喜的是在這一天他做了父親,悲的是剛出生的兒子沒有右手。
令楊學陸費解的是,妻子懷孕期間曾在硚口區寶善醫院(現六角亭街衛生服務中心)先后做了四次B超,均被告知正常,但更讓他意外的是,當初為妻子做B超檢查的是該院的一名護士。
孕檢:四次B超都正常
在漢口順道街有家不足10平米的裝飾材料商行,楊學陸將該店以兒子名字命名。
上幼兒園的小志誠因感冒在家休息,見到記者時很乖巧地問好。滑板車、溜冰鞋,聰明的他樣樣拿手。記者注意到,每當小志誠的右手從袖子中露出時,他總是習慣性地將無掌的右肢伸進衣袖。
“當時沒法接受這個現實。”4年前,欣喜若狂的楊學陸守在手術室門口,看到哇哇大哭的兒子沒有右手掌,初為人父的他幾近崩潰。
擔心虛弱的妻子無法接受,楊學陸瞞著妻子獨自照顧兒子:開始學著喂奶、換尿布,還要提防妻子隨時將裹在兒子身上的棉襖解開。直至15天后,妻子出院時才知道實情。
當翻看當年醫院出具的檢查報告單時,楊學陸發現,妻子懷孕三四個月起,先后在硚口區寶善醫院進行過四次B超檢查,每次均被告知“胎兒正常”。記者看到,其中一份報告單還特別手寫有胎兒“雙側附件正常”,下方署名的檢查醫生為“陳紅艷”。
“檢查醫生”是名護士
當楊學陸就此事找到醫院時,醫院以“B超檢查看不出來”為由,拒絕對孩子的殘疾負責。無奈之下,楊學陸于2007年將醫院告上法庭,但開庭之后,讓他們意想不到的是,當初做B超的是該院的一名護士。
一邊忙于生意,一邊為兒子維權,幾年來,楊學陸幾乎跑遍了所有的相關部門,但事情并未有所進展。他最大的心愿是能給兒子移植右手,“如果可能,我可以將我的手掌給他” 。
為了配合法院的審理,楊學陸帶著孩子做了一系列的傷殘鑒定。鑒定結果為六級,“孩子的假肢費用醫院應該義不容辭地承擔。”經過鑒定,志誠的假肢終身使用費用約37萬元,但未被醫院采納。
最讓楊學陸擔憂的是,兒子楊志誠今年已經4歲了,他也慢慢開始意識到自己與其他孩子的不同。每逢周末,楊學陸會將兒子帶到公園等人流較多的地方,“見怪不怪,讓兒子適應”。
困難重重,但楊學陸從未放棄。兒子降生前,夫婦倆還是一無所有,但如今也是有車有房一族,“是兒子令我更堅強,更勤奮”。
上幼兒園的小志誠告訴記者,同班的小朋友有時會問他右手為什么長得和別人不一樣,而他微笑著說:“爸爸說我的手很快就可以長出來”。
律師:醫院應擔責
昨日下午,記者陪同楊學陸再次來到六角亭街衛生服務中心預防接種門診,但對記者的采訪要求,該院一馬姓院長一口回絕,“我不接受采訪,這個事情已經進入了司法程序”。
當時給楊先生妻子做檢查的是護士還是醫生?在記者的一再追問下,馬院長才委婉表示,“針對沒有醫師資格證的,如果進行了相關培訓有這樣的技術,可以進行B超檢查的操作。”馬院長稱,這個證明已經給了法院。
“你車開得再好,沒有駕照可不可以?”楊學陸現場提出了個恰如其當的比喻,馬院長并未回應。對于醫院的態度,楊學陸一臉平靜,因為他也記不清多少次這樣失望而歸。
那么胎兒在B超中到底能否看出有殘疾?記者咨詢了多名相關專科醫生,答復均為肯定。
據了解,該案12月15日在硚口區法院再次開庭后,法院讓雙方進行協商。
楊學陸的代理律師、湖北瑞德律師事務所律師楊小峰說:“相關文件明確表示,護士不具備操作B超檢查的資格,必須由持有醫師職業資格證的醫生操作。”
楊小峰認為,小孩的殘疾原因并不是醫院所致,但殘疾小孩出生醫院有責任,由此多增加的費用應由醫療機構來承擔,“對方屬于非法行醫,我們勝訴的可能性比較大。”楊小峰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