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潛能開發:培養個性化的雙胞胎
一直以來,我們看到的雙胞胎總是相貌相同、聲音相同,就連動作眼神都及其相似,不熟悉的人很難將他們分辨出來。做父母的更是要把兩個寶貝打扮得如出一轍,給他們穿相同的衣服,玩相同的玩具,名字也使用小雙、大雙、蟬蟬、娟娟這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字眼。兩個孩子站在一起,就像復制出來的一樣,有的家長甚至還以兩個孩子思維相似而感到欣喜。
然而當今社會是多元化的社會,需要的是各種各樣的人才,崇尚的是個性與創造。每個人來到世間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為了追求自由和獨立,伊朗的連腦姐妹甚至不惜犧牲寶貴的生命。世上找不到兩片相同的葉子,更何況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呢。雙胞胎雖然有很多相似性,但性格、脾氣、生理和心理還是有很大差異的。隨著年齡的增長,環境的變化,這種差異會越來越明顯。人們在驚訝于他們的相似性的同時,更會自覺不自覺的做一下比較:這個活潑些,那個穩重點,這個比那個更優秀,那個比這個更可愛等等。這些比較無形中會給兩個孩子造成很大的壓力,甚至會使一個總生活在另一個光環的陰影之下。網球界倍受矚目的小威莎蓮娜在接受專訪時坦言自己小時候連球拍也拿不穩,姊姊則是讀書運動樣樣都行。從前小威很渴望成為像姊姊那樣的人,她們出雙入對,交一樣的朋友,一起巡回比賽。然而,20歲生日那天,她忽然明白自己跟姊姊性格不盡相同,自己較外向,也更有斗心。于是她放棄成為另一個維納斯,決定全心全意做一個出色的莎蓮娜。廉姆斯姊妹花,本來一直是大威維納斯成績較佳,但現在小威莎蓮娜后來居上,氣勢更勝其姊。由此看來,只有注重個性、因材施教才能有利于人的創造性、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發展。
近年來,“個性教育”、“個別化教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許多父母拋棄了陳舊的觀念,迫切的希望自己的雙胞胎孩子能有健康完善的個性,活出自我,而不再無時無刻都被當作雙胞胎中的一部分。毛毛和童童的媽媽說:“從孩子一出生,我就有意識的培養他們倆兄弟的個性,不讓他們感到自己是雙胞胎。到目前為止,他們從沒有穿過相同的衣服。我也告訴親朋好友們一定要送他們不同的生日禮物。如果想帶他們出去玩,最好分開來帶,個別出去,這樣他們兩個就有了自己獨特的時間和空間。我深深的愛著兩個孩子,但我永遠不會對他們‘一視同仁’。”擁有一對雙胞胎女兒的媽媽洛宛菱也由衷地說:“在信息爆炸,競爭激烈的今天,社會需要的是不拘一格的人才,如果不顧忌孩子的個性愛好而培養一對缺少特長和創造力的復制品的話,對他們是不公平、不負責的,對社會的進步也沒有多大益處。”
教育家指出:從小給孩子穿著不同的衣服有利于促進他們個性的成長。玩具圖書也應該根據他們各自的喜好來選購,而不要總是同樣的東西買兩件,以示平等對待。還有名字也可以不必起得要么音似、要么形似、要么意同的。
除了做好這些表面工作外,在培養雙胞胎個性的過程中,當父母的還要充分了解孩子,這是一切教育的前提。了解孩子,是指父母親要清楚兩個孩子的特點。就智力特點而言,兩個孩子的腦型是有區別的,智能的發展也是不均衡的,有智能的強點和弱點,不同的腦型決定著一個人不同的智能發展方向。家長要通過尋找智能的最佳點,發現孩子的潛能,使孩子的腦型和他的學習方向、研究目標相吻合。問題的關鍵在于家長要想了解兩個孩子的先天基因的特點、強點和弱點,就需要在長期的具體實踐中去尋找、去比較和鑒別。有的孩子視覺發達,有的孩子聽覺發達,有的孩子交際能力強,有的孩子思維能力強,有的孩子表達能力強,還有的孩子身體協調性、柔順性強。事實上,雙胞胎之間的差異是很大的,只要當父母的能尋找到孩子智能的最佳點,承認差異并因人施教,使其得到充分的發揮,那么, 教育就能成功,自己的孩子就都能成為大有希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