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了,小孩子長得快變化大,你們要看仔細了到底是不是?”
電影《親愛的》里黃渤飾演的田文軍苦苦找尋了孩子三年,好不容易找到了,沒想到等來的卻是“相見不相識”的揪心現實。
據國務院新聞辦《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12-2015年)》實施評估報告總結會議,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打拐DNA數據庫已為4000多名失蹤兒童找到親生父母。2014-2015年,全國共破獲拐賣兒童案件2216起。
每個失蹤兒童數字的背后,都是一個揪心的家庭故事。
眾安保險近日宣布,國內首款兒童防走失互聯網基因檢測保險計劃——童安保?兒童基因身份證于9月正式上線。
眾安保險布局生命科學領域,發布國內首款“兒童基因身份證+保險”保障計劃
針對失蹤兒童尋找痛點
“童安保?兒童基因身份證”首款兒童基因檢測產品于9月6日正式發布,并于9月18日在眾安保險天貓平臺、眾安保險APP平臺、眾安保險微信平臺、眾安保險手機官網和眾安保險官網公開發售。客戶成功購買“童安保?兒童基因身份證”后,即獲得一份兒童走失險和一份兒童基因身份證檢測。
兒童走失險立刻生效,包含短期找尋費用補償津貼5萬元、人身意外傷害-身故殘疾償津貼20萬元,和長期找尋費用補償津貼20萬元,共合計45萬元保額,由眾安保險承擔此項服務。
兒童基因身份證檢測盒將在大約5個工作日內送達。收到取樣盒后,客戶只需根據盒內的取樣說明,用拭子刮取口腔黏膜取樣,并貼好標簽,在24小時內快遞寄回眾安保險。至此,基因取樣工作就告一段落。兒童基因身份證的檢測服務由眾安生命提供,檢測方案依托國家司法鑒定機構完成。在此之后的15個工作日內,客戶即可查詢到兒童基因身份證的基因位點檢測結果。
眾安保險旨在通過“童安保”的探索,結合基因檢測技術與互聯網保險,讓基因檢測技術走出實驗室,面向社會大眾,讓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再也不必惴惴不安,同時互聯網保險也讓消費者無后顧之憂,真正實現給人類健康生活提供有效的檢測服務與健康管理咨詢。
“童安保”產品負責人高文學博士表示:“童安保”是眾安保險在公益層面和社會責任感的推動下研發的產品。“童安保體現的是基因檢測和保險的有機結合,是針對一種社會現象提供的解決方案。我們希望能夠通過基因技術手段和保險金融的方式幫助走失兒童回家。”
普及國內基因身份證技術
基因身份證(Gene Identification Card)利用國內外較為成熟的DNA分型技術,選取若干個固定的基因位點進行鑒定,分析結果使用表示這些基因位點特征的數字來表示,這些選出來的基因位點的組合具有唯一性,個體識別率超過千億分之一。
童安保?兒童基因身份證采用國際先進的自主口腔采樣系統,僅需將口腔刮棒在口腔內壁來回刮取幾次,消費者在家即可輕松實現采樣。目前眾安保險-童安保?兒童基因身份證采用21個核心STR(短串聯重復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位點進行DNA檢測,比國際標準的13個核心STR位點多60%,綜合這些位點信息,個人的個體識別率已超過千億分之一,即1000億人之間不會有兩個個體的STR基因型發生重復,完全可以進行個人同一認定。
基因身份證檢測方法簡便、快速、準確度高、擴增片段大小適中,目前是各法醫學單位、實驗室、機構最廣泛使用的個體識別檢測標記技術。
眾安保險布局生命科學領域,發布國內首款“兒童基因身份證+保險”保障計劃
根據最新的研究數據顯示,美國3億人口中接受了基因身份證檢測并將信息納入政府DNA數據庫的人口已有5000萬,同期英國6000萬人口中已有250萬人完成了基因身份錄入。有研究認為,中國14億人口,對于基因身份證檢測的需求預計應該達到1-2億。
實際上,盡管基因身份證檢測技術在國際上已經較為普及,技術也已經非常成熟,但對于中國市場來說仍是一個較為陌生的新名詞。
眾安保險希望通過“童安保”使得基因身份證技術在國內進一步實現普及。“童安保”產品負責人高博士表示,“目前國內的兒童走失面臨年齡小、尋親難的現狀,其實在國外已經非常成熟的“基因身份證”技術可以改變中國兒童走失和尋親現狀。另一方面,目前在國際基因檢測領域已經發展到第三代單分子測序。而國內相關基因產品尚未很好的普及,希望通過這款產品讓大家很好的認識基因檢測。”
布局生命科學領域,完善保險服務閉環
與以往保險產品單一的保單“事后賠付”模式不同,童安保的“基因身份證+保險”模式,實現了保險價值鏈的閉環,不僅符合眾安保險健康險提倡的“主動健康管理”概念,保險產品不再只是在出了問題后的補救,而更加強調“事前預防”,“讓保險更保險”。
同時,“基因身份證+保險”的模式相比以往保險產品,更加場景化、實物化,增強了保險產品的可觸達性,“做有溫度的保險”。
隨著童安保的推出,眾安保險拉開了對生命科學領域探索的序幕。高博士表示,生命健康產品與保險金融產品會有天然的聯系,是對百姓生活的一種價值保障和健康管理的補充,將會在未來5~10年的經濟周期中出現爆發式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