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發展,各種新名詞層出不窮,保姆、月嫂、育嬰師,可能很多人都認為,我就想找個人幫我帶孩子,那這三個不都能干嗎?她們有什么區別嗎?
小編為此特意采訪了 有著5年以上培訓月嫂,育嬰師,保姆等經驗的 上海妍禧國際家政 高級培訓師 小妍老師,以下為小妍老師給大家來個全面解析:
育嬰師是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最新頒布的新興職業,主要針對0-3歲嬰幼兒進行生活護理及教育,其工作職能是指導嬰幼兒家長及保姆科學喂養孩子,并根據嬰幼兒發展水平制定個性化的教學計劃,鍛煉孩子的運動、認知、語言、社會交往等各方面能力,完成孩子的動作技能訓練、智力開發、社會行為及人格培養等多方面的教育任務。育嬰師經過專業的營養、保健、日常護理、教育、心理、意外傷害預防等全方位的培訓專業人士。 同時還要規范化培訓,掌握相應的職業技能,經過考試合格后取得國家職業資格等級證書,做到持證上崗。
育嬰師對嬰幼兒教育起到的作用
小妍:人類教育的基礎主要是在六歲前奠定的,其中0-3歲的寶寶已完成她一生中70%以上的學習能力。錯過了這一黃金時期,寶寶的智力潛能開發將需要付出千倍萬倍的艱辛努力。因此,由專業的育嬰師在嬰幼兒生理和心理高速發展的階段,進行科學、系統的干預和開發是非常必要的。
有家長認為:看小孩沒必要請育嬰師
小妍:育嬰師的教育是集合各專家多年經驗的結晶。所涉及的內容包括產科、兒科、解剖及生理學、嬰兒心理學、嬰兒營養學、教育學等。課程內容豐富,操作性強,系統實用,并非隨便看看書籍、雜志就能領會的。因此,條件允許情況下,請一個專門的育嬰師是很有必要的。
準父母需要參加培訓嗎?
小妍:我們建議每一位0-3歲孩子的父母都能參加基本的育嬰師培訓課程,一方面可以更多的了解系統的育嬰知識,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的與育嬰師配合,共同養護好自己的寶寶。
那么,父母與育嬰師的區別在哪里呢? 妍禧家政小妍老師做了以下對比:
媽媽:育嬰方式有一些老套和傳統,一般都是憑借個人的主觀意識來護理寶寶,經驗大都來自長輩的傳授和其他家庭的交流。
育嬰師:恰好和媽媽反過來,是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嬰幼兒的飲食、睡眠、動作技能、早期教育、智力開發、社會行為和人格發展進行教育訓練。
— 當寶寶不吃飯時 —
媽媽:時刻擔心孩子吃不飽,有時追著孩子喂,有時強迫孩子吃。一頓飯下來,孩子鬧,媽媽累。
育嬰師:通過繪本故事、兒歌等引導孩子獨立進餐;并且在進餐過程中教會孩子使用勺子、收拾餐具等能力。
—當寶寶摔倒時 —
媽媽:趕緊抱起孩子,安慰孩子,并責備、踢打絆倒孩子的石頭
育嬰師:鼓勵孩子自己爬起來,表揚孩子的堅強,同時跟孩子分析摔倒的原因,吸取經驗和教訓,以免再發生類似的事情。
— 孩子能做的事不能做時 —
媽媽:因為太愛孩子,經常替孩子包辦,怕孩子吃苦,怕孩子受傷。
育嬰師:通過角色扮演、故事等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意識,鍛煉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
— 有好吃、好玩的東西時 —
媽媽:擔心自己的孩子吃虧,恨不得把一切好吃、好玩的東西都給孩子獨享。
育嬰師:引導孩子學會分享好吃的、好玩的,讓孩子體會分享的快樂。
— 當孩子打架時 —
媽媽:心疼孩子的同時又責備孩子無能,質問孩子為何不打回去。
育嬰師:了解孩子打架的原因,幫助孩子處理問題,引導孩子從本次矛盾中學會處理沖突。
— 當孩子無理取鬧時 —
媽媽:連哄帶騙,實在拗不過孩子,就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或者責罵、恐嚇孩子。
育嬰師:跟孩子講道理,讓孩子明白無理取鬧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如果孩子不聽,就先讓孩子自己冷靜一下。
其實,育嬰師和媽媽的做法,都是愛孩子的表現。但媽媽的愛給孩子更多的是享受,而育嬰師的愛給孩子更多的是歷練。
如果有更多問題,大家可以咨詢妍禧家政小妍老師,屆時小妍老師會為您耐心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