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聯招聘在對5000多名職場女性開展的特別調查中發現,白領女性普遍存在10大煩惱,其中生育問題是困擾女性職業發展的重要問題。調查結果也顯示,“害怕懷孕后公司職位不保”在最郁悶的10件事中位居第二,僅次于“不想經常出差”。而在其他網站或媒體所作的調查中,也有三分之一的被訪女性表示,休完產假后不再被單位所看重。因此,女性懷孕被戲稱為“階段性退休”。
作為職業女性,她們非常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和實力在職場中與男性公平競爭,從而證明自己的價值。但是,“寶貝計劃”始終是橫亙在家庭生活和職業生涯中的一座“山坡”,工作VS孩子,到底該作何選擇?升職和生孩子到底是不是魚和熊掌,永遠不可兼得呢?
遭人計劃受阻
案例:
劉月,公司職員,30歲,結婚3年,工作上本分老實,人緣不錯,生活中簡單快樂,再過兩個月,就到了她和老公結婚3周年的紀念日,也是他們相約懷孕的時間。為了這個即將到來的孩子,公公婆婆從半年前就開始給小孫子準備衣服尿布,而老公則是戒煙戒酒,希望能生一個健康聰明的寶寶。可是,劉月卻突然接到通知,公司將委派她去外地學習一個月,而公司領導也暗示,學習回來她很有可能會調任目前部門的主管。
母嬰剖析:“寶貝計劃”延期
1、如此大好機會,放棄實在可惜。在這種情況下,可以不動聲色地先去接受培訓,以最積極的心態、最嚴格的要求來對待即將到來的挑戰。培訓結束后,當你在新的崗位上已經能駕輕就熟,再按原計劃懷孕也不遲。
2、準備懷孕和工作能力并沒有太大的沖突,之前所做的懷孕準備工作可以繼續進行,戒煙戒酒、準備衣服,大可不必因為工作而停滯下來。其實,公司無意之中也是給了你們更為充裕的準備時間。
3、公司領導對你的升職暗示,如果在你學習回來就兌現的話,你就盡情展示一把你的領導才能,為鞏固這個職位奠定下夯實的基礎之后再考慮懷孕;如果半年內還沒有一點升職的意思,你就得把那“暗示”拋到腦后,愉快地開始你的“寶貝計劃”了。
案例:
張倩是某報社的資深記者,跑新聞很多年,也出了不少好稿,一直頗受領導賞識,可是因為沒有位置,所以工作七年,始終沒有得到晉升的機會。年初,張倩意外懷孕了,想到工作上一直沒有新的突破,于是張倩在和老公商量后決定暫時休整,先把寶寶生下來,構筑一個和諧完整的小家。可兩個月后,張倩報社部門重新設置,領導幾經努力,終于讓張倩順利坐上了新聞部副主任的位置,并負責重大新聞事件的策劃與報道。
母嬰剖析:恭喜了!懷孕吧!
1、首先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壓力。積極健康的心態,樂觀進取的工作態度,不僅可以使準媽媽享受到孕育孩子的幸福與滿足,同時也能在工作的成功和喜悅中,忽視因懷孕而帶來的不適。
2、在懷孕的不同階段,準媽媽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隨時調整工作節奏和工作強度,勞逸結合。譬如在孕初期,準媽媽們要少用電腦,勤動手,多說話;孕中期身體相對比較穩定,這時就可以多親歷親為,一來是讓領導看到自己的努力與堅持,另一方面,也可以當作是一種鍛煉,為順利生產準備條件;到了孕后期,身體負擔日益沉重,準媽媽們就應該多注意休息。
3、準媽媽在通過大半個孕期的積累,應該可以找到一個最合適、最信任的人選,來幫助自己不折不扣完成工作,這時的“偷懶”,既為自己減輕了負擔,同時也向領導展現了自己不俗的業務管理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
4、媽媽努力進取的工作生活態度,對于腹中的寶寶也是一種很好的胎教方式。媽媽的思維敏捷、條理清晰、有條不紊,都會給寶寶良好的暗示,寶寶會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媽媽的自信、自立、自強。
善用“哺乳”期
案例:
方靜的寶寶6個月,她剛剛歇完產假回到公司沒多久,她的頂頭上司就跳槽到了別的公司,部門里只有四個年輕的小姑娘小伙子,業務能力還不純熟,因此,還在哺乳期的方靜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新的部門領導人。方靜為了孩子想過放棄這次升職的機會,可是想想,自己已經三十開外,雖然可能會因此而犧牲一些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可是,事業的起步、不菲的薪資,這些也是養育孩子良好的條件,因此,方靜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后還是高興地接受了公司的安排。
母嬰剖析:工作孩子兩不誤
1、母乳喂養對于孩子的健康和成長都極為有利,因此,在上班之前,小媽可以提前半小時起床,把奶擠出來,放在冰箱里,這樣寶寶就能夠喝到新鮮甘甜的乳汁了。中午如果不能及時趕回家,可以根據寶寶的月齡及時增添配方奶和輔食,也可以讓寶寶攝取全面的營養。
2、如果需要保姆照看寶寶,那么職場媽媽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公司附近找一個托管保姆,這樣媽媽就能夠在午休時間趕回去哺乳,給寶寶更全面的照顧,同時也增加了親子共處的時間。
3、事業型媽媽難免會有很多的應酬,可是為了孩子,對于這類應酬還是能推則推,實在不能推脫的也應該以照顧孩子為最基本的考慮,譬如:盡量趕在晚宴前先回家一趟,為寶寶哺乳,同時也可以解決自己的脹奶之苦;對客人解釋清楚目前狀況,爭取客戶的理解和支持,提早離席,陪寶寶一起進入夢鄉;不喝酒,健康飲食,為保證寶寶的營養積聚充足的奶水……
職業女性,30歲面臨生子是普遍的現象,然而她們一肩挑著事業,一肩挑著家庭,也使她們的職業生涯有了“隱性失業”或懷孕“失寵”的隱患,這些精神負擔一再地成為“寶貝計劃”的絆腳石。但是,一切狀態或許并非想象的那么復雜,未雨綢繆有時候也是杞人憂天。處理好這樣的抉擇,心態很重要,方法更重要。其實,在人生的任何一個階段,只要用心解決問題,孩子和事業都能成為媽媽的“雙贏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