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出生后,最先要面對的問題就是接種疫苗。寶貝應該接種哪些疫苗?多久才能產生免疫力?接種疫苗后寶貝有反應該如何護理?對這些問題,新手爸媽可能還會存有疑惑,還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細節,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新生兒一出生就要接種的疫苗有兩種,一為卡介苗,二為乙肝疫苗。
●卡介苗
卡介苗是每一個健康的新生兒必須接種的疫苗,接種卡介苗可預防結核病。當患有開放性肺結核的病人咳嗽或打噴嚏時,可以將結核桿菌散布到空氣中,新生兒的抵抗力較弱,若受到了結核菌的感染,容易發生急性結核病,如結核性腦膜炎,因此每一個新生寶貝都要接種卡介苗。
接種時間:一般新生兒在出生后24小時內進行卡介苗的接種。
接種部位:在新生兒的左上臂三角肌中部皮內注射。
接種反應及注意事項:
* 接種后2~3天僅可見在接種部位有小紅點,不要經常用手去觸摸,以保持局部清潔,避免其他細菌感染。給寶貝洗澡時應避免弄濕注射部位的皮膚。
* 接種2~3周,局部會呈現紅色小結節,以后逐漸長大,微有痛癢。
* 接種3~4周后,接種處皮膚會出現黃豆大小、暗紅色突起,中間有硬塊,隨后,硬塊中央部分軟化、形成小膿包后自行破潰,形成潰瘍。如果接種部位發生嚴重感染,請醫生檢查和處理。
* 最后經過2~3個月痂皮脫落,形成一顆永久性的略凹陷的圓形疤痕。這是接種卡介苗的正常反應過程。 接種禁忌:
如果新生兒出生體重不滿2500克、先天性的免疫缺陷、早產兒、出生時有嚴重窒息、各種疾病的急性期、嚴重濕疹等均不應接種疫苗。
Tips:
接種卡介苗后,接種疫苗的醫護人員都會在新生兒的接種卡上做記錄,如果接種證上沒有記錄,應及時向新生兒出生的醫院進行詢問,以便在可以接種時,及時進行補種。在新生兒滿3個月時,還要進行復查(做結核菌素試驗或PPD),了解卡介苗接種后是否有效。
●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在我國的發病率很高,如果懷孕時母親患有乙型肝炎,那么寶貝出生后的患病可能性達到90%,所以讓下一代接種乙肝疫苗是非常必要的。新生兒生后24小時內接種第一針。
接種時間:寶貝出生后24小時內注射第一針,滿月后第二針,滿6個月時第三針。
接種部位: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
接種反應及注意事項:
接種后局部有可能會發生紅腫、疼痛;少數伴有輕度發燒、不安、食欲減退,大都在2~3天內自動消失。
接種禁忌:出生體重不滿2500克,處在疾病的急性期或過敏體質等都不應接種。
早產兒接種疫苗與足月兒有區別嗎?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規定,所有寶貝都應按時接種疫苗,早產兒接種疫苗的起始月齡、程序、禁忌癥與劑量等均與足月兒相同。但如果體重低于2500克,則抵抗力低、易被疫苗中的病原體感染,為了安全起見,臨床上均在其體重增長超過2500克后才開始接種。
疫苗接種后多久才能產生免疫力?
預防接種后,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產生免疫力,此為誘導期。時間的長短與生物制品的種類、接種次數、接種途徑及寶貝的身體狀況有關。一般來說,初次接種后3~4周才能產生有效的免疫;再次接種則只需1周左右。因此,預防某些有明顯季節性的傳染病時,最好在疾病流行季節前一個月就開始接種;接種疫苗后3~4周內免疫力尚不夠,爸爸和媽咪不要掉以輕心,仍要當心寶貝被感染。
寶貝接種疫苗后應該如何護理?
寶貝接受預防接種后,絕大多數沒有或者有很輕的反應。例如,注射部位出現紅、腫、熱、痛或局部淋巴結腫大,甚至出現發熱、食欲減退、嘔吐、腹痛等。一般都不需要治療,只要給寶貝多喝些白開水,注意好好休息,經過1~2天后這些反應都會消失。預防接種后暫不要給寶貝洗澡,可以對癥處理一些癥狀,如退熱等,但若反應程度嚴重,如高熱持續不退、注射局部出現化膿感染、精神差且不思飲食,則應到醫院診治。
1.局部反應:
一般在接種后24小時左右出現,接種部位可出現紅、腫,熱、痛等現象,反應較重的可引起附近的淋巴結發炎。注射部位腫大的硬結范圍又分為輕、中、重。輕的直徑小于2。5厘米,中的直徑在2。5~5厘米之間,直徑超過5厘米為重度反應,這種反應可持續數小時或數天。如果局部紅腫較重,應到皮膚科就診。
2.全身反應:
首先表現就是發燒,輕者37℃~37。5℃,中度為37。6℃~38。5℃,39℃以上者為重度。除此之外,部分寶貝可能伴有頭痛、頭暈、全身無力、寒戰、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以上反應一般多在24小時之內消退,很少持續3天以上。 如果重度發燒可服用退燒藥。一般體溫恢復正常后,其他癥狀也就自行消退。若有高熱或其他異常反應,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責任編輯:楊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