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比值是指整個群體中男子總數與女子總數之比值,亦稱人口性別比。我們知道男性性染色體是XY,可形成兩種精子即含X精子或含Y精子。在X精子與Y精子與卵受精幾率等同的情況下,男女性別比應接近1:1。據此人類生的男孩與女孩數應該是相等的,然而事實并不如此簡單。對許多群體的研究表示,男嬰總數比女嬰的總數要多一些。如果把女嬰的總數作為100%,那么男嬰的總數一般在103%一105%,亦即男女嬰之比為103:100—105:100。如果某群體中男嬰數是105%,那么105:100之比值叫做性比值,這時的男嬰與女嬰的性比值又叫第二性比值。第一性比值是指受精時的男胎與女胎數目之比,又稱原始性比值。20歲到壯年時男女數目比值叫第三性比值。
在人的性比值的測定中,原始性比值是無法直接調查的,但是研究產前死亡中的性比值是可能的。出生時的性比值也是完全可知的。通過對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出生時男女嬰數的統計,發現出生時的第二性比值不是100:100,而是大于l,即男嬰比女嬰要多。對流產與胎兒死亡的性比值人們做了全面的研究和統計,發現流產與死胎的性別比也是男胎多于女胎。由此推測,第一性比值比第二性比值要高得多,一般為120:100。說明卵受精時男胎比女胎要多。
為什么會這樣呢?科學家們提出以下幾種觀點:
①Y染色體比X染色體小,因而帶有Y染色體的精于體積小些,負擔輕,運動較快,而先到達卵子那里的機會多一些。
②有Y染色體的精子比有X染色體的精子對女性生殖道環境的適應能力更強,更易存活。
③卵表面可能更容易同攜帶Y染色體的精子,發生有選擇性的受精。有人統計過,不論在妊娠期的哪一個月份,死產的男胎均比死產的女胎多,有的比率競高達473:100。
按照自然界千萬年來自然選擇的結果,既然男胎比女胎易于死亡,那么為了人種的延續,出生男嬰的比例自然要高于女嬰。
不久前,世界銀行通過對全球193個國家和地區的調查發現,各國人口的性別比例呈多樣化狀態。從全球看,在60億人口中,男性人口稍多于女性,其性別比大約為102:100,屬于正常差異范圍。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包括男性人口多于女性或女性多于男性的不同類型國家,或者由于歷史因素,或受傳統習俗影響,或因發生過重大戰爭,造成人口性別失衡,或者男性人口嚴重多于女性,或者女性人口嚴重多于男性。凡屬于人口性別比例失衡國家,均對婚姻、家庭,乃至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
通過互聯網調查發現,各國人口按性別比例劃分為三種情況,即男性人口多于女性;女性多于男性;男女基本相等。第一類國家最多,第二類國家較少,第三類國家更少。
在亞洲、非洲、拉美地區,尤其在阿拉伯和伊斯蘭國家,多是男性人口多于女性,其中包括像中國、印度、印尼和巴基斯坦這樣的人口大國在內。如中國,1990年時的總人口為11.3億,其中男性5.81億,女性5.48億,男性比女性多約3300萬,分別占總人口的51.4%和48.6%,性別比為100z94;巴基斯坦總人口約1.4億,男性多于女性約540萬,其性別比例為100:96。沙特阿拉伯總人口近1800萬,男性多于女性約200萬,性別比為100:89,已屬于非正常范圍了。
亞洲其他大國的情況是:韓國100:99,土耳其100:95,巴林100:77,卡塔爾100:60,阿聯酋100:58,均是男性多于女性。
現在也有一些國家則是女性多于男性,其中包括像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