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幼年時期,尤其是在3~6歲時期,小男孩盼望自己成為媽媽心目中最重要的人物,小一點的男孩整日與媽媽形影不離,糾纏左右,媽媽坐著,要媽媽抱,媽媽躺著,還會爬到媽媽身上撒嬌,晚上睡覺也要媽媽摟著。小女孩對爸爸也有著同樣的情感。
兒子更依戀母親,女兒更依戀父親,是3~6歲階段兒童性心理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個特有的情感現象。對于多數孩子,這種現象一般持續一年左右,就會順利自然過渡。
通常是通過女孩學媽媽,男孩學爸爸來奠定性別角色意識。如果這一發展階段出現停滯,往往會影響他們日后的心理發育,甚至出現行為異常。
因此,每一位家長都要密切注意孩子的這個傾向,并妥善處理好。為了防止“戀父情結”的深化,要適當限制女兒對爸爸的過分依戀行為。
在對女兒的護理活動中,父親也要注意減少對女兒日后發展為性敏感區部位的刺激,適當減少與女兒肌膚的接觸,逐步以成人異性之間(非戀愛關系)表達愛的方式來代替。例如,少讓女兒騎跨坐在腿上、脖子上,少摟女兒,少跟女兒一頭睡覺,不與女兒一起沐浴,不要和女兒嘴對嘴親吻。同樣,母親與兒子之間的關系也一樣,要及時阻斷男孩的“戀母情結”,適時地淡化這種心理狀態,使他們的身心得以健康地成長比較合適的做法是,在與子女的親近過程中, 應該加倍鼓勵和引導男孩去崇敬父親,女孩去理解母親。家長應更加主動地多與同性別的孩子一起玩,如父親可與兒子共同玩“騎馬打仗”、踢球,母親與女兒一塊兒打扮布娃娃、“跳房子”、“跳皮筋”。把交流和示范融入在共同有益的孩子喜歡的游戲之中,讓孩子順利通過這個“戀父”、“戀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