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潴留是由于尿路有病理障礙或神經性功能障礙,從而導致大量尿液積蓄在膀胱中而不能排出或排出不暢的病癥。
現代醫學中的尿道狹窄、血塊堵塞膀胱、麻醉、手術后或由于中樞神經或周圍神經的損傷、炎癥等疾病均可導致尿潴留。
按摩治療多適用于排尿功能障礙所引起者。中醫稱此病為“癃閉”。認為膀胱濕熱阻滯、腎陽不足、命門火衰均可致病,且多與脾、肺、腎三臟有關。常見癥狀為下腹脹滿疼痛,小便不通或點滴難出,恥骨上區膨隆,按時有波動感,心煩口渴,精神不振等。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兒仰臥,家長用單掌揉摩 丹田穴5分鐘。
(2)推箕門穴3分鐘。
(3)按揉中極、水道、三陰交穴各1分鐘。
2.隨證加減
(1)濕熱蘊積型:小便點滴不通,或點滴不暢,小腹脹滿,口苦口粘,或口渴而不欲飲,尿色黃赤,舌質紅,苔黃膩。常用手法加
①清小腸300次,清天河水、清腎經各100次。
②按揉小腸俞、三焦俞、膀胱俞各1分鐘。
(2)腎陽虛損型:小便不通或點滴不暢,排出無力,面色白,畏寒肢冷,水腫,舌質淡,苔白。常用手法加
①補腎經300次,清小腸10O次。
②按揉腎俞、三焦俞、命門穴各1分鐘。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以中指按揉氣海、關元、中極、三陰交穴各1分鐘。
(2)患兒仰臥,家長用全掌橫擦胸上部,以透熱為度。
(3)患兒俯臥,家長用全掌橫擦骶尾部,以透熱為度。
(4)患兒仰臥,家長用掌心對準關元穴,由輕到重向恥骨聯合部按壓,持續操作1~3分鐘。
按摩方法三
1.常用手法
(1)患兒俯臥位,家長以大拇指指腹推患兒兩側三焦俞、氣海俞,在兩穴之間緩慢往返5~10遍,以所推部位皮膚變淺紅,有熱感為度。
(2)按揉中極、三陰交穴各3分鐘。
(3)患兒仰臥,家長以掌根擦摩丹田穴5分鐘。
按摩方法四
1.常用手法
(1)患兒仰臥,家長用大拇指指腹持續按壓關元穴,始輕漸重,拇指略旋轉,時間為1~10分鐘。
(2)按揉三焦俞、腎俞、氣海俞,每穴1分鐘。
(3)橫擦骶尾部3分鐘。
生活調理
(1)按摩治療時,手法以病人能忍受為度,由輕而重,切忌猛然用力。
(2)對因器質性病變引起者,應積極治療原發病,對慢性尿潴留患兒則應及時發現,及時治療。
(3)對手法無效者,應盡快到醫院就診,及早解除患兒痛苦。
(4)增強患兒體質,保持心情舒暢,消除各種外邪入侵和濕熱內生的有關因素,如忍尿。過食肥首之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