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出現了“御宅族”,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選擇呆在家里足不出戶,在屋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上網看動漫、玩游戲,或者愛好收集物品。他們不喜歡接觸社會,不知道世界發生了什么事情,嚴重的不與父母談話、溝通。
“御宅族”一詞由日文“奧托庫”翻譯而來,其含意特指日本當今社會有一族不學習、不工作的青年,成了寄居蟹似的啃老族群。這一族青年整日沉迷網絡游戲、電子動漫,基本不出門,他們沒有理想,沒有抱負,糊里糊涂,但對網絡世界的追求是無窮無盡的,狂愛到極致而無法自拔。“御宅族”這一種社會現象,其實已有近30年的歷史,在日本,一直被主流文化排斥,如今這股洶涌的“御宅族”文化,已開始在中國播散,令人不得不擔憂。
青少年本該是朝氣蓬勃,充滿青春活力的,可為什么他們卻寧愿選擇每天窩在家里的生活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上世紀80年代出生的一代是中國獨生子女最早的一代,是被家里過度溺愛的一代。在家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獨生子女,在社會上不可能總得到特權,一旦獨立面對社會,他們會發現一切都不是自己想象中那樣,在家里很“行得通”的那套處事方式在社會上完全行不通,過去理所當然的生活方式脫離家庭后便蕩然無存,根本沒有誰會遷就他們,特別眷顧他們,所以他們不愿意融入社會,只想活在自己的虛幻世界里。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關心和溺愛,把他們奉為“掌上明珠”,當成“皇帝”和“公主”來對待,是“御宅族”滋生的溫床,是他們心安理得成為永遠長不大或不愿長大的啃老族的根本原因。
“御宅族”大多數從小不得不生活在孤單中,這也是他們在與人交流時產生反感或害怕的原因之一。他們是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可以陪伴他們成長;他們生活在城市里,城市那一扇扇防盜門成為阻礙他們與人溝通的高墻,怎么翻也翻不過;父母很忙,很少有時間陪他們,與他們溝通,再加上從小便教育他們“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不能自己跑出去玩”等,使他們對陌生人、對整個社會產生了極強的防御心理,不愿輕易和陌生人接觸。這種從小就經常獨自呆在家里自娛自樂的生活方式使他們養成了孤單、“戀宅”的習慣。
另外,現代網絡也是產生“御宅族”的重要原因,網絡成為這一群孤單、迷茫、困惑青少年逃避現實的精神寄托,在網絡世界里有一群和他們“同病相憐”的知音人陪伴他們,他們既“同病相憐”也“志趣相投”,很容易在這虛幻的世界里“醉生夢死”,忘記外界的一切。
“御宅族”這種生活方式是極不健康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切不可過于溺愛,不可任其為所欲為,也不可過度“保護”他們,應讓他們多走出家門,早點與社會接觸??梢怨膭钏麄兒屯瑢W、朋友去旅游,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多參加有意義的聚會,敞開胸懷認識更多朋友;培養更多更好的愛好,讓他們知道世界繽紛多彩,除了網絡還有很多有趣的事情,何必要做孤單的“御宅族”。
我們全社會要共同努力,共同來預防“御宅族”的出現和成長,作為家長應該先行一步,讓自己的孩子不要變成“御宅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