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91在线视频/五月播播网/日日操夜夜操狠狠操/成人一级网站

國內知名母嬰門戶網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網站地圖

您現在的位置:育嬰中國 > 兒科>> 小兒感染科 > 正文內容

什么是流行性乙型腦炎?
點擊數: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評論

      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是病毒性腦炎中病情最重而且預后較差的一種急性傳染病,病死率較高,后遺癥多。自應用乙腦預防疫苗以來,發病率已明顯降低。
   
  【病因】

  乙腦的病原體是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屬披膜病毒科蟲媒病毒B,為嗜神經、RNA病毒,呈球形,直徑12~22nm。對低溫和干燥的抵抗力強。
  
   【流行病學】

  乙腦是動物源性傳染病,人畜都可以患病。豬的感染率高達100%,幼豬是乙腦病毒傳播環節中最重要的中間宿主或擴增宿主。由于蚊體可攜帶乙腦病毒越冬并可經卵傳代,故蚊不僅是傳播媒介,還可能是病毒的長期宿主。人感染乙腦病毒后,可發生顯性或隱性感染,兩者之比為1:1000~2000。無論是隱性還是顯性感染,在人體內發生病毒血癥的期限不超過5天,所以患者并不是主要的傳染源。

     乙腦病毒是蟲媒病毒,需要蚊蟲作為媒介將病毒傳人人體,所以,乙腦有明顯的發病季節,在南方為6~8月,北方為7~9月。每年5、6月份,乙腦病毒的感染先在豬群中流行,蚊吸豬血后病毒在故體內繁殖,可使豬群中發生第二次流行;帶有乙腦病毒的蚊蟲叮咬人時,病毒即經皮膚進人人體。

    【發病機制與病理】

  當病毒進人血液循環即發生短暫的病毒血癥,能否發病則取決于病毒的毒力、數量和人抵抗力的強弱。如病毒通過血腦屏障進人中樞神經系統,在神經細胞內繁殖即引起腦炎。

     乙腦病毒可侵犯整個中樞神經系統以大腦、中腦、丘腦的病變較重;其次是小腦皮質、延髓和橋腦;脊髓的病變通常較輕??梢娷浤X膜充血、腦回變寬、變平,腦溝變窄;灰質和白質中的血管高度充血和水腫、可發生顱內壓增高。病變進一步加重使腦組織缺血、缺氧、水腫和壞死,發生腦血管微循環障礙。腦膜血管也有充血和水腫,但較腦實質輕。
   
    【臨床表現】

  乙腦的潛伏期多為10~14天,少數病例可<l周,或>3周。乙腦臨床表現的輕重與發病的先后有關:在乙腦流行的三個月中,初期和末期的病例臨床表現較輕,預后也較好;在流行高峰期發生的病例則臨床癥狀較重,預后也差。根據乙腦的病程及病情,臨床通常按以下分期和分型。

   ?。ㄒ唬┎〕谭制?nbsp; 典型病例可按病程分期。

     l、初期  為起病的最初3~4天,相當于病毒血癥或。發熱和神志改變是本期的主
要臨床表現:高熱、寒戰、精神不振、嗜睡、頭痛和嘔吐;部分病例可呈現頸強直,Kernig征、Barbinski征及Brudzinski征陽性,嬰兒可有前鹵飽滿;少數病例在發病后2天內即可出現驚厥、甚至昏迷。

     2、極期  大多數乙腦患兒在發病3-4天后進人極期,病情突然加重,體溫進一步增高,神志改變加重,轉人昏迷或半昏迷;反復、頻繁抽搐,多為四肢、全身的強直性抽搐或四肢的強直扭曲性抽搐。由于頻繁抽搐和上呼吸道阻塞導致缺氧和腦部本身病變等原因,腦水腫不斷加重,引致中樞性呼吸衰竭,可見呼吸表淺、暫停、節律不整、潮式呼吸、嘆息樣呼吸、雙吸氣、下頜呼吸等;嚴重時發生腦疝,出現兩側瞳孔大小不一或散大,呼吸突然停止而死亡。

  3、恢復期  在發病后10天左右大多數患兒病情不再加重而進人恢復期。體溫在3~5天內逐漸下降至正常,抽搐由減輕至停止,神志逐漸清楚,病理反射消失。少數病例仍可持續發熱,也可仍有神志不清、吞咽障礙、四肢僵硬、失語、失明、耳聾等。 

  4、后遺癥期  若乙腦發病后1年仍有神經系統癥狀、體征或精神異常,應視為后遺癥。其發生率約為30%左右,多為智力發育障礙、多動、癲癇發作等。

 ?。ǘ┎∏榉中?nbsp; 病情的分型通常以極期中的一些主要臨床癥狀為依據,如發熱的高
度,神志的改變,抽搐的性質和頻繁程度 以及有無呼吸衰竭等。

      1、輕型  體溫不高過39℃,可有輕度嗜睡、頭痛、、嘔吐,神志始終清楚,無抽搐及呼吸困難,無顱內壓增高及腦膜刺激癥狀。病程在一周左右,無后遺癥。

      2、普通型  多數乙腦患兒發熱39℃-4O℃,有頭痛、嘔吐等顱內壓增高的表現,有明顯嗜睡或半昏迷,可有抽搐,腦膜刺激征明顯,病理反射陽性。病程多在10天左右,一般無后遺癥,部分病例在恢復期仍有輕度精神神經癥狀。

      3、重型  持續40℃以上高熱,昏迷、反復抽搐伴持續性肢體強直。顱內壓增高和腦膜刺激征明顯,有明顯的呼吸困難和缺氧表現。病程多在兩周以上 多數病例有后遺癥。

      4、極重型  持續發熱40℃-41℃,持續或反復驚厥,深度昏迷,四肢強直,中樞性呼吸衰竭,多痰導致上呼吸道阻塞,死亡率達50%以上,存活者均留有后遺癥。

    【診斷】 

  臨床診斷的主要根據為本病的流行病學特征、以神志改變為主的神經系統癥狀體征、腦脊液改變等。確診乙腦尚需依賴病原學檢查,如:乙腦病毒特異性IgM抗體的檢測,發病后3~4天即可陽性,若2周時仍為陰性則可排除乙腦;用免疫熒光試驗檢測乙腦病毒抗原、或ELISA法檢測乙腦病毒抗體也有助診斷。
   
    【治療】

  迄今尚無特效藥物,以對癥治療和防治并發癥為主。

     1、降溫  退熱劑對乙腦患兒持續性高熱的效果往往不大,可采用藥物和物理降溫相結合的方法;最好能將體溫控制在39℃以下,以減少氧的消耗,減少驚厥的發生。

     2、抗驚厥  反復發生的、或持續性抽搐會進一步加重腦缺氧和腦損傷,所以控制驚厥非常重要,常以慢作用的抗驚厥藥物為基礎定時用藥,在全身世抽搐時加用速效止驚藥。 用藥效果要達到能控制全身性驚厥發作,而不使四肢完全松弛為適宜。

     3、解除呼吸道梗阻  定時霧化吸人、稀化痰液和隨時吸痰相結合;必要時作氣管切開以利吸痰。

     4、防治中樞性呼吸衰竭  缺氧、腦水腫、顱內高壓等是導致中樞性呼吸衰竭多種因素,應以鼻導管持續吸氧、20%甘露醇靜脈注射、酚妥拉明靜注等方法降低顱壓、減輕腦水腫、改善微循環和減輕腦血流障礙。

     5、其他  可適當應用干擾素、轉移因子和胸腺素等藥物。也可用中藥辨證施治?;謴推趹扇∥锢懑煼ê凸δ苠憻?。

     【預防】

  目前應用的乙腦滅活疫苗,其效果已肯定。

                              


編輯:王曉芳
熱門文章
更多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