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十月,孕媽同時擔負著兩個生命的新陳代謝和情緒起伏,實在不是件很輕松的事。而保持愉悅的心情就是對寶寶最好的胎教。
情緒胎教——母體是傳遞情緒的“使者”
古人云
“凡有孕之婦,宜情志舒暢,遇事樂觀,喜、怒、悲、思皆可使氣血失和而影響胎兒。”
今人說
現在所謂的“情緒胎教”,就是通過對孕婦的情緒調節創造清馨的氛圍及和諧的心境,通過母子間的神經遞質作用促使胎兒良好的發育。情緒的調整應從懷孕前開始,貫穿整個妊娠期。
在日本
準媽媽在胎兒學校開始所有課程之前進行的預備動作就是放松。她們在一間燈光柔和的房間里,隨著舒緩的音樂和舒展的動作,盡量放松自己,使身體和精神達到穩定的狀態。日本學者七田真認為,胎兒期如果母親心情舒暢,孩子在兒童心理發展的情感、個性、智慧和能力等方面就是良好的。出生后孩子的知覺力、想象里、空間感、創造力都比較好。
在英國
醫生們發現:胎兒能理解母親的感情。當母親驚恐失措的時候,胎兒就會全身抽搐。當母親悶悶不樂時,平時很活躍的胎兒,也好像沒有力氣一樣不動了。這是因為當母親情緒變化時,神經系統分泌的激素就會隨血液經胎盤進入胎兒體內,使胎兒產生與母親一樣的情緒特征。所以,英國醫生對孕婦的情緒狀況會明確地提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