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91在线视频/五月播播网/日日操夜夜操狠狠操/成人一级网站

國內知名母嬰門戶網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網站地圖

您現在的位置:育嬰中國 > 新聞 > 正文內容

中醫藥走出去,騎頭“毛驢”跑更快
點擊數: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評論

  剛剛過去的新年,習近平在新年賀詞中提了一個男人,一個女人。男人是馬英九,提到他是表明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心愿;女人是屠呦呦,提到她是因為,作為一名中醫科學家,她代表中國籍科學家首次獲得諾貝爾獎。

  正如習近平在2015年的歲末一封賀信中所說,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他還說,當前,中醫藥振興發展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

  時值冬至陽生日,恰是滋養養生時。中醫提倡的滋補養生,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

  阿膠滋補節開幕式

  治未病

  冬令進補,曾是民族記憶。以“治未病”為養生理念的中醫,在數千年中,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中醫說,陰之極,便是陽之始,一陽復來,在這個時候進補,可增強體質和抗病能力,多年來為來年身體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冬至滋補養生已經成為中國重要的傳統文化之一。

  源遠流長3000余年的國藥阿膠,更是秋冬滋補的上品,可起到“扶元固本、培育元氣”的重要功效。

  去年12月21日,第九屆阿膠滋補節在山東聊城拉開帷幕,一場旨在傳承中醫藥文化、恪守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引領大眾“滋補新食尚”的阿膠滋補盛會,自2007年至今,從未間斷。

  說到東阿阿膠為何有此自信,不妨先看看在其長長的歷史中,有過的那些閃耀時刻。

  古時,來自皇宮的重視極其具有說服力。話說唐太宗年間,開國元勛尉遲恭親自帶隊,封存東阿縣的那口阿井,并派專人把守。宣布自即日起,當地閑雜人等一律不得接近,更不能私啟井封汲水,制造阿膠,否則殺無赦。每年只有冬至之日,官家奉旨才可以“啟封而取水”, “熬膠進貢”。上述場景來自唐代《元和郡縣志》,這是歷史記載中首次出現"其井官封"的皇家圣諭。

  翻開史書,阿膠的補益歷史和效驗,在卷帙浩繁的史料記錄中,俯仰皆是。中醫治病用的中藥,從來源上看雖然有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加工制成品四大類,但絕大多數取自自然界的草木。動物藥是中醫補益人體時最能觸及根本,更能直達虛損之地的工具,歷代中醫稱之為“血肉有情之品”,這一點,明代醫籍《韓氏醫通》中更記載明確:“血氣有情,各從其類,非金石草木例也”。而阿膠,向來位列“血肉有情之品”之首,從古至今,從皇家到平民,用阿膠,就是要借“血肉之情養血肉之軀”,以“溫和之性溫補氣血陰陽”,“培補體內之精血”。

  當然,這是歷史,俱往矣。而人類醫學發展至今天,傳統中醫的“治未病”理念,如何投射到現實中,讓今天的人們受益?

  “壽人濟世”,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阿阿膠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東阿阿膠總裁秦玉峰這樣看待阿膠滋補文化。他覺得,將阿膠滋補文化推廣出去,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所謂壽人,就是要做’地道’產品,要追求最高質量,要安全有效,不但治病,還能治未病,能滋養人的生命,使人健康長壽;所謂'濟世',是一家企業的社會責任,就是要做'厚道'企業,除了提供好產品外,還要有悲天憫人的情懷。有了這樣的情懷和追求,才能更好的服務于他人,服務于自己,這也是一個企業的使命和擔當。”

  冬至子時之阿井

  講傳承

  《本草綱目》:“阿膠出東阿,故名阿膠”。阿膠因東阿而得名。而東阿因阿膠而揚名。

  在幾千年的發展中,東阿阿膠,最講究的,就是一份傳承。

  史料載,清同治十年(也就是1871年)的冬至,同治皇帝特地派出1名四品欽差大臣親赴東阿縣監制“貢膠”,當時皇家春季挑選12頭膘肥體壯的成年黑毛驢放養于水草豐盛之處,冬至時,宰殺取皮,熬煮煉制8天成汁,第九天成膠切成塊狀,晾干后進貢朝廷,“貢膠”由此得名。

  時至今天,“貢膠”生產繁復的制膠技藝仍舊被東阿阿膠嚴格傳承著,從泡皮、刮毛、化皮、到煉汁打沫、過濾、沉淀、出膠、再到切膠、晾膠、翻膠、擦膠等等,其中如果有一個環節出問題,膠的質量就會大跌,甚至滿盤皆廢。

  在東阿阿膠古法煉制中,對水質、驢皮、技藝,甚至時辰等都有著極高的要求。須在冬至前一月選上好的黑毛驢驢皮,在冬至子時取東阿阿井水,用桑木柴火,由煉膠傳承人親手熬制。因為冬至子時為陰極陽生之時,冬至子時阿井水又乃至陰之水,黑驢皮乃至陰之皮,桑木柴火為至陽之火。取至陰之皮,用至陰之水,燃至陽之火,水火相濟,陰陽平衡,經九天九夜、99道工序方能煉制成這塊九朝貢膠。

  如此復雜的工藝,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傳承?答案是讓人欣慰的。秦玉峰從16歲就開始跟著同興堂第七代傳人劉緒香學習“秘籍”。 泡皮、切皮、化皮、熬汁、濃縮、凝膠、切膠、晾膠、擦膠全套制膠技法,一套下來,少則四五個月,多則一年。時間流逝中,技法日漸純屬。

  2007年,早已出師多年的他恢復了中斷百余年的九朝貢膠的生產,憑著對東阿阿膠的深切情感,傳承了“九朝貢膠”的古法煉制技藝,阿膠的千年傳承,由此開始再次延續。

  在繼承中創新,才是傳承的應有之義。

  從古法煉制的恢復,到延續千年的傳承,再到東阿阿膠人秉承做最道地的阿膠立足于社會,保留傳統的同時,當代阿膠人運用先進生產技術,結合現代人群對于阿膠食用需求,相繼開發了“桃花姬阿膠糕”“真顏小分子阿膠”等新產品,得到消費者的廣泛青睞。

  東阿阿膠城

  幾十年來,東阿阿膠持續不斷進行科技創新,擁有行業內唯一的國家膠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 作為一家有雄心的領軍企業,東阿阿膠還積極參與標準創新,除參與了自八五版藥典以來的歷版阿膠標準的制定之外,還發明了特征肽、DNA鑒別阿膠、龜甲膠、鹿角膠方法,填補了國家空白。在現代生物技術的運用上,這家企業還聯合山東省農科院、華大基因有限公司啟動了世界上首個驢基因組的測序工作。各種創新,不一而足。

  2015年12月21日夜子時,人們相聚于古老的貢膠工坊,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東阿阿膠九朝貢膠開煉告祭禮”,“啟井封”“迎神”“獻禮”“望撩”“汲水”……在重溫古老而莊重的儀式中,體會阿膠文化的延長和傳承傳統的溫度。

  東阿阿膠與意大利卡梅里諾大學簽約

  興中醫

  經過了2015年,相信許多人都同意,中醫正迎來最好的時代。

  2015年12月9日,屠呦呦在萬眾矚目之下,于瑞典領取諾貝爾獎。同一天,李克強總理主持中醫藥會議,國家相繼出臺發布2015-2020年《中藥材發展保護規劃》和《中醫藥健康發展規劃》。

  時代趨勢,浩浩蕩蕩。蓄力多年的阿膠產業正當其時。

  今年11月份,在東阿阿膠等行業龍頭企業的共同努力下,中國中藥協會阿膠專業委員在東阿縣正式成立。這標志著阿膠行業有了全國性的行業組織,規模化、集團化的發展格局即將形成。

  有一個關系必須要厘清,那就是,為什么一提到“興中醫”,我們會自然而然將阿膠作為一個重要抓手?

  掰著手指算了一下,大概有幾個方面。這其中,既有阿膠的價值,也有阿膠如今的地位。

  作為國粹的中醫,治病用藥有其獨特理論體系。中醫用藥要細分“上中下”三品。其中的“上品”扶助正氣,針對的是人體自身功能的調整,這個時候就需要質地精良,炮制規范,出產地道,平和安全,功效卓著之品,所謂“上品養命”。而出自《神農本草經》的阿膠,自古以來被稱為“上品”、“貢品”、“圣藥”。

  民間諺語稱:”中藥滋補有三寶,人參鹿茸東阿膠”。東阿阿膠在傳承技藝的同時,還將沉淀千年的阿膠滋補文化發揚光大,不斷搜集、挖掘和梳理3200多個阿膠名方、200多個膏方、200多個食療方法,充分釋放阿膠滋補養生高價值。

  阿膠還是中國前十位出口最大的中藥品種,具備走向世界的條件,新一代東阿阿膠人正在用世界通用的技術語言來重新解讀產品、企業、技術、優勢、品牌,他們以全球的眼光、世界的眼光來布局阿膠的國際化,要使阿膠產品快速走向世界。傳承了千年的阿膠,濃縮了中藥滋補養生文化的精髓,早已成為中華民族養生理念的重要載體。

  阿膠生物科技園

  白駒過隙間,阿膠陪伴中國人已數千年。如今,趁著中醫最好的年代,趁著中國歷經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帶著前所未有的自信進入世界舞臺,阿膠及其所代表的中醫藥滋補養生文化,有了為全人類健康服務的契機。

  世界那么大,阿膠想去看看。


編輯:陸蕓
熱門文章
更多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