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胎教因為簡單方便又容易操作,近年來受到許多準媽媽的重視。但是,音樂胎教果真只是聽聽音樂這么簡單嗎?其實不然,音樂胎教也是容易走進誤區的。柚寶寶帶著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音樂胎教五大誤區:
誤區一、懷孕十個月,都聽一種曲。
準媽媽處于孕期的不同階段時,胎教音樂的選擇也有差別。孕早期應聽一些輕松、愉快、有趣、優美的音樂,使孕媽感到舒心放松;孕中期胎兒的生長發育相對更快,聽覺有了明顯的提高,此時的音樂內容可以更豐富,如大提琴獨奏或低音歌聲等,準爸爸的低音唱歌胎兒也是很容易接受的;孕晚期孕媽面臨分娩,情緒相對憂慮緊張,這個階段的音樂要選擇音色柔和、歡快一些的,給孕媽帶來即將做母親的幸福愉悅感。
誤區二、音樂胎教不需要準爸爸配合。
音樂胎教并不僅僅是孕媽一個人的事,也需要準爸爸的密切配合。聽音樂時,準爸爸可以溫柔撫摸腹中胎兒,和寶寶說悄悄話或低聲輕唱,這樣不僅可以幫孕媽放松心情,也可以讓寶寶提前“聽”到爸爸的聲音,有助于提升寶寶對準爸爸的親切感。
誤區三、音樂胎教=聽世界名曲。
很多準爸媽誤以為胎教音樂就是世界名曲,其實不然。節奏強烈的鼓樂、快節奏的電聲、旋律壓抑、激烈的音樂并不適合作為胎教音樂。進行孕期音樂胎教時,應選擇旋律溫和自然、有規律性的音樂,如大自然的河川、溪流聲、蟲鳴鳥叫聲或旋律悠揚的圓舞曲。悅耳的音樂能激起孕媽植物神經系統的活動,促進胎兒身心健康發育。
誤區四、準爸媽的情緒配合不重要。
欣賞胎教音樂時,準爸媽的情緒配合也很重要,尤其是準媽媽。首先要保持心情愉快,可以隨著樂曲加入豐富的想象,這樣通過神經系統將信息傳遞給胎兒,讓胎兒也能一起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和美感。
誤區五、胎教的時間越長越好,聲音越大越好。
音樂胎教的時間并非越長越好,其實只要相對固定,不經常變化,反復聽幾首曲子可以使胎兒易于記憶,形成習慣。同時,音樂的音量不宜過大,也不宜將錄音機、收音機直接放在孕媽的肚皮上,以免損壞胎兒的耳膜,造成胎兒失聰。一般來說,在室內母嬰同聽,音樂的音量以75-80分貝為宜,時間20-30分鐘,每天可在固定時間聽2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