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期:
對胎兒的研究發現,6周時,視神經就開始鋪路了,將視網膜連接到“初級”的大腦上。然后,眼的晶狀體和眼角膜形成,眼皮覆蓋在眼睛上。大約在6個月左右,胎兒就已經對光很敏感了。他能感覺到光的強度,因為光可以穿過母親腹部的組織和肌肉,射進子宮中去。
隨著出生的臨近,亮亮就越來越經常地練習睜開眼睛,準備著進入一個光明的世界。
新生兒:信號太強,無法分辨,調試工作開始了!
新生兒的視覺裝置雖然已經到位,但還很不成熟,不能馬上有效地運作。遠遠近近那么多光一下子涌入他的眼睛,太亮了,弄不清楚是些什么。
現在,他的視力很低,一方面是因為他眼睛的玻璃體還沒有完全透明;另一方面,他的視神經——眼睛和大腦之間的通路——雖然已經長成了,但是還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
幾個小時內,新生兒的眼睛就開始工作了。如果把他的視覺系統看成一部機器,那么,這部機器不僅需要潤滑,而且需要調試!現在,他只能看到眼前18~38厘米內東西的大致輪廓,因為他的睫狀肌還缺乏強度,還沒有能力進行調節。但是,這種調節能力在不斷增強。
他還需要解決另外一個問題:位于眼底視網膜的感光細胞(感光接受器)還沒有長好,而且數量也不夠。因此,他的視野大約只有45度左右。感光細胞要逐漸地得到發展,最終,大概有600萬個負責分辨細節和識別色彩的視錐細胞將集中在視網膜的中間,而幾億個負責接受光線的視桿細胞分布在視網膜的周圍,使他有更廣闊的視野看到他居住的三維世界。
1-4周:看見媽媽
嬰兒很快對光線的反差非常敏感。你瞧,他正盯著媽媽的臉呢:光線照亮媽媽的眼睛,照在她圓圓的顴骨上,照在她對著寶寶咿呀說話的嘴唇上、舌尖上……
看到寶寶的注視,媽媽快樂極了,話也更多了。
嬰兒不僅僅在尋找從我們嘴里發出的特別的聲音,而且他的大腦在拼命地工作,記錄這種效果,儲存起來。有一天,這會變成他自己的本領,他也能這樣用舌頭發出聲音。
如果媽媽把手或奶瓶在他的眼前晃動,他會眨一下眼。醫生說,這叫瞬目反射,表明嬰兒有視覺。
當視野中出現水平方向緩慢移動的光線,他偶爾也會追視。但要控制眼球的轉動實在比較累,這項技能還需要練習。
2-3月:認出爸媽
每當爸爸媽媽來到嬰兒的身邊,只要他醒著,就會目不轉睛地盯著爸爸媽媽。爸爸媽媽眼球的閃動,緊緊地吸引著他的目光;面部形成的明暗線條特征,也給他留下深深的印象。如果是客人來了,那么,他的目光偏好會告訴你,他知道!
3個月時,他的眼睛差不多能像成人那樣聚焦了。 他開始能夠區分出紅綠色了。在床邊懸掛的那些彩球中,他更多地把目光投向紅球。
小對眼?
剛出生,細心的媽媽可能發現,嬰兒靠近鼻側的眼白要比靠近耳側的眼白小得多,看上去像個小對眼,于是十分擔心。
隨訪的醫生告訴媽媽,和頭的大小相比,現在的嬰兒兩眼間的距離會顯得比較寬,加上他的手臂比較短,只有使眼球轉向鼻側來聚焦,形成好像對眼或輕微斜視的樣子。
另外,在4個月以前,嬰兒的左眼看左邊發生的事,右眼看右邊的東西……他的大腦還不能把兩個有點差異的圖像整合成一個全景,因此,輕微的斜視,不用太緊張,這都會隨孩子的成長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