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早熟病因復雜
是什么因素導致兒童性早熟發病率上升?云南省性學會副秘書長張瑞宏教授和昆明市兒童醫院張紅紅主任醫師均認為,這與多種因素有關。
張紅紅說,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營養的改善,疾病減少等因素,使這一代孩子性發育及性成熟普遍比上一代或上兩代人提前了2-3歲,即10歲開始乳房發育,13歲左右初潮是較為正常的,如果比這個年齡提早,就應該引起家長注意了。
專家同時指出,很多性早熟是無法檢查出真正病因,性早熟的形成是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可能與整個社會環境有關。張紅紅說,“近年來,國外大量的文獻報道說,由洗滌、農藥、塑料工業向環境排放的物質及其分解產物,可產生環境類激素污染物,這些污染物均被發現含有雌性激素活性,通過水源、食物、皮膚吸收后,成為假性性早熟的直接原因,也成為真性性早熟的促進原因。”
云南省性學會副秘書長張瑞宏將有可能引發性早熟的因素總結為幾個方面:
首先,營養改善。現在的家庭生活條件變得優越,營養得到改善,疾病減少,兒童生長和發育出現了加速趨勢,導致性發育提前和性成熟者增多。
其次,環境污染。現在社會的工業污染增多,而且食物中也含有大量的農藥污染或激素污染,這些污染殘留通過皮膚或直接食用后,是兒童性早熟的一個誘因。
第三,含激素食物。現在的很多蔬菜和禽肉類當中,都含有大量的激素,一些性激素間接進入人體后,會導致兒童性早熟。
兩位專家均指出,他們不贊成讓兒童大量食用高油炸類食品,包括洋快餐和燒烤。
第四,盲目進補。“補品是引起孩子性早熟的元兇之一。”一些家長常給孩子吃增食欲、益智健腦的保健品,殊不知,這些補品當中,常常含有激素成分,長期服用,可引起兒童血液中的激素水平上升,從而導致兒童性早熟。
第五,避孕藥和化妝品導致性早熟。
第六,性信息。現在的社會是個媒介高度發達的信息社會。孩子不但可以從電視中獲取到大量具有性暗示的畫面,而且可以從網絡上接觸到性信息。“網絡中隨時還可以接觸到黃色信息,還有一些成人VCD,兒童接觸多了,都會過早刺激到兒童心理,最終使他們性早熟。”一些家長,常當著孩子的面,說訂娃娃親或將孩子嫁給誰一類話題,殊不知,這些話會對兒童的性萌動和性意識的覺醒產生意想不到的作用,甚至有可能導致兒童性早熟。“這在兒童性早熟研究比較成熟的上海,已有許多專家提出類似的觀點。”
在確診自己的孩子性早熟后,孩子和父母都不用驚慌。兩位專家說,兒童性早熟是可以治療的。在醫生詢問病史和必要的身體檢查后,可以判斷是真性性早熟還是假性性早熟,同時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然后制定治療方案。張紅紅說,“目前在臨床上,有中醫和西醫兩種治療方法。對于性早熟處于早中期的,一般可采用中醫療法,處于中晚期的,一般采用西醫療法。治療可以在早期抑制第二性征的發育,延緩骨成熟的時間,防止骨骺早期閉合所導致的身材矮小。同時防止患兒出現心理和社會適應障礙,避免出現性傷害、早期性行為和早孕等現象的發生。治療一直要持續到正常年齡的青春期出現為止。”
“兒童性早熟是個社會問題,全社會都要負起這個責任。”張瑞宏說。
性早熟 名詞解讀
性早熟是指在血液循環中,由于雌激素和雄激素的作用,兒童在10周歲之前就出現了第二性征的發育——即女孩8歲前出現乳房增大,9歲前陰毛腋毛長出,10歲前月經來潮和陰蒂增大,超出正常發育水平;男孩在10歲以前出現睪丸突然增大,陰莖突增,喉結突出,聲音低沉,腋毛生長,汗腺和皮脂腺增大,并可能出現第一次射精現象。
性早熟有三種情況:真性性早熟、假性性早熟和不完全性性早熟。
真性性早熟:是指性腺發育成熟和第二性征出現的步調完全一致,均比較早。它是由于體內管理青春發育的調節系統——下丘腦——垂體——卵巢軸提前發動,功能亢進所致。發生真性性早熟的男女之比為1∶8,女孩高于男孩。
假性性早熟:是指第二性征發育與性腺發育步調不一致,而睪丸或卵巢本身并未發育,但部分第二性征卻提前出現。它的原因比較明確,如下丘腦、松果體、卵巢、腎上腺皮質、絨毛膜上皮等部位發生腫瘤或病毒性腦膜炎后遺癥導致性激素大量分泌。此外,由于外源性激素如誤服避孕藥、服用含激素的補品以及使用含激素的化妝品而導致兒童假性性早熟。
不完全性性早熟:是指只有個別性征的發育,如有的女孩單純乳房增大,稱為乳房過早發育癥;有的孩子單純陰毛過早出現,叫做陰毛過早生長癥,等等。總之,除了這些孤立的現象之外,沒有全身性的內分泌改變。這種情況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
一旦發現孩子有性早熟表現,作為家長應注意以下兩點:第一要及時送孩子去醫院求診檢查,查出病源,給予治療。第二要密切注意性早熟患兒的身心變化。(東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