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政策發力 刺激母嬰行業進入黃金爆發期
2016年我國(結束了35年的獨生子女政策),全面放開二孩政策。根據2015至2017年新生兒數據統計分析,2018年新生兒數量或可突破2000萬,創2000年以來的歷史新高。早在2013年沈宇清先生針對全國母嬰店進行巡回公開課時,便有人稱母嬰行業的黃金期已經到來,但隨著二孩政策全面放開后,無論孕產婦或嬰幼兒對產品和服務的消費需求徒增,加之品牌服務升級,母嬰行業可謂火力全開,儼然已進入黃金爆發期。
據行業內公開資料分析預測,2018年母嬰行業體量可達3.3萬億,其中線下渠道交易為2.4萬億,占比77%,線上交易規模預估為7600億萬。線下渠道中,母嬰門店占比50.58%,交易規模達1.2萬億;商超百貨占比28.23%,交易規模6800億元。以上可知,母嬰門店仍為母嬰行業最主要交易渠道。若母嬰店結合電商平臺建立全新消費服務模式,其交易規模必定大于兩者之和,成為母嬰行業交易新增長點。
深耕母嬰市場 建立立體消費服務模式
市場上,更多的是中小型的母嬰連鎖店,這類連鎖店雖然經營成本低,但在產品來源、服務質量和品牌保障等方面存在缺陷,市場現狀為大型品牌母嬰連鎖店進入市場提供機會和空間,這正是母嬰行業在黃金爆發期期間的洗牌更新,不斷發展向前的表現。這類情況,在非一線城市愈發明顯,在3萬億的巨大市場空間面前,規模不大或管理不善的傳統母嬰店均已陷入瀕臨倒閉的困局。傳統母嬰行業的消費模式已經不能滿足80、90后受眾人群對母嬰產品消費體驗的需求,一成不變地沿襲傳統,終將被消費者淘汰。
那么,母嬰零售業該如何發展?80、90后的媽媽族消費者雖然已習慣電商服務帶來的便利,但有數據指出,近8成消費者出于對母嬰用品的品質考慮,會親自前往母嬰店比較、體驗并消費。通過對消費群體的行為分析,建立領先行業的立體消費服務模式既可以盤活傳統母嬰店,又能滿足消費者對體驗品質和電商便利性的需求。全新的母嬰行業服務以消費者為中心,通過開發全面的數據管理功能,準確判斷幼兒所處階段,根據消費者購買習慣精準的為其推薦所需產品,并結合電商平臺與物流運輸等成熟領域,為消費者提供立體的消費服務。
門店服務升級 用全新體驗贏得消費者
同樣在非一線城市,有些敢于改變的母嬰零售商正在逃離困境,通過走訪了解,他們或提供更好的消費體驗或轉變采貨渠道以價格取勝,但這些舉措僅能解決暫時的困境,并不能起到可持續發展的作用。米優購為中小型母嬰店和創業者提供多項服務支持,通過對原有門店產品和服務的升級,加之全新立體消費服務模式的運用,將引導、服務和管理消費者變得輕而易舉。
母嬰行業的特殊性讓行業發展必須立足消費者,為她們不斷提供全新的體驗,與她們產生持續性有效的溝通交流,適時提供產品服務。米優購正在打造母嬰行業的全新消費體驗模式,陪伴媽媽從孕產期到育兒期,對于所服務的家庭來說,這不僅僅是一個品牌,而是孕養寶寶過程中的最佳伴侶,這是米優購要做的,更是每一個母嬰行業的創業者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