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中的女性,身體出現各種不同的變化,包括免疫力系統轉變。懷孕期間,母體的免疫力會明顯變弱,由于孕婦的身體連系著嬰兒,萬一受感染的話,隨時危及母嬰生命,有可能導致早產、流產,甚至死亡;至嬰兒出生后,初生嬰兒免疫系統發展未成熟,母親由母乳傳遞的免疫球蛋白能幫助初生嬰兒的建立免疫系統屏障。有婦產科專科醫生指出,母親的免疫能力至關重要,也應從懷孕起開始增強免疫力。

懷孕為感染的風險因素多種感染可致流產
隨著孕期開始,女性的免疫力變弱、心跳加快、需氧量上升,心肺功能亦有所改變。香港婦產科專科醫生林兆強表示:"懷孕本身就是一個感染的風險因素,有外國研究分析女性各個階段,發現流感病毒引致死亡的風險,除了長者和幼兒時期較高外,孕婦的風險也不小。"
研究:孕婦比非孕婦因流感入院的風險高7.2倍
流感每年均有兩次分別在夏季和冬季的爆發高峰,林兆強醫生說:"流感有機會并發肺炎、腦炎和心肌炎等,可以導致死亡。對于免疫力較弱和心肺負荷較大的孕婦而言,流感有機會為孕婦和胎兒帶來嚴重影響。有研究指,孕婦比非孕婦因流感入院的風險高7.2倍。"2009年,全球不少國家均受俗稱“豬流感”的H1N1病毒波及,感染人數大增。美國的臨床數據顯示,孕婦比非孕婦因H1N1流感入院的風險高,當中約百分之七至九受感染的孕婦需接受深切治療。
病毒的感染可引致懷孕風險,除了母親有死亡風險外,子宮內的感染或炎癥可導致早產。林醫生解釋,雖大部分早產并無確定原因,但有研究顯示,感染是其中主要原因,早產孕婦的羊水中含較多菌群。
腸道健康可增免疫力多攝取適合孕婦的益生菌
要提升免疫力,關鍵在免疫球蛋白。對于母嬰而言,最重要的是IgG和IgA兩種免疫球蛋白。IgG能在胚胎階段發揮作用,除了增強母親的免疫能力外,嬰兒也須依靠母體透過胎盤傳送的IgG,抵抗病毒攻擊;當嬰兒出生后,免疫系統發育未成熟,經母乳所傳遞的IgA,是強化孩子免疫屏障的重要元素。所以,要增強母嬰的免疫力,應從懷孕開始。
林兆強醫生說:“準媽媽要增強免疫力,先要維持腸道健康。人體有七成的免疫力來自腸道,孕婦懷孕期間,腸道內的益生菌會減少,亦即免疫力下降,也是易受感染的原因之一。”孕婦懷孕期間應多吸收益生纖維,幫助生菌生長及繁殖;也多吸收益生菌,以增加免疫力。
以適合孕婦吸收的益生菌—鼠李糖乳桿菌為例,有研究顯示,懷孕期間攝取足夠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HN001)的孕婦,有較多IgG傳送到胚胎;同時,從懷孕第一周至六個月,有吸收足夠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HN001)的母親,母乳的免疫球蛋白IgA,均比沒有吸收的高。由此可見,吸收足夠益生菌與增強免疫力有莫大關系。除了腸道健康外,孕婦也應注射流感疫苗和保持個人及環境衛生,以防止感染。
益生菌能助降低幼兒濕疹及妊娠糖尿風險
鼠李糖乳桿菌除了可增強母嬰免疫力外,有研究顯示,只要媽媽在懷孕第35周后至產后半年,以及小朋友2歲前,吸收足夠的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HN001),便可降低11歲前患濕疹的風險。除了幼童,研究亦顯示,這種益生菌還可減少高危孕婦患上妊娠糖尿的機會。

(林兆強醫生與患者合影)
總括而言,要增強母親和嬰兒的免疫力,應該由懷孕開始。母親除了要強化自身免疫力外,也要傳送免疫球蛋白予胎兒;及至出生后,母乳也是嬰兒免疫球蛋白的重要來源。健康的腸道能維持足夠免疫力,研究顯示,鼠李糖乳桿菌能增加免疫球蛋白,也能減低母親患上妊娠糖尿病和兒童11歲前患上濕疹的機會。同時,孕婦也應該注射流感疫苗和維持環境衛生,減少感染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