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隨著社會的發展,家庭的規模越來越小了。與此同時,家庭成員之間的聯系也相對淡漠了。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歸屬感,需要通過與他人的關系來給自己定位,從而在情感接觸中成長。從這個角度來看,家庭成員的血緣關系就能夠為孩子提供一種天然的歸屬感和親切感,同時也為他接觸他人、融入社會提供良好的課堂。
讓孩子和親戚構建感情線
小雨(化名)的爸爸媽媽是大學同學,爸爸的老家在合肥,媽媽的老家在柳州,在家里的地圖上,合肥和柳州被爸爸用紅筆重重地圈了出來。前不久,小雨家住進了新房子,柳州的外公、外婆也搬來一同居住。這時,小雨這才弄明白了一件事:原來他的家不止有3個人,那叫做“外公”和“外婆”的兩位老人,和自己也是一家人。
“這并不奇怪,對于大多數2歲左右的孩子來說,‘爺爺’或‘奶奶’還只是一個‘名字’,而不是一種關系的概念。直到3歲以后,他們才開始明白這個‘名字’的含義——爺爺即是爸爸的爸爸。”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王文忠博士說:“對于學前兒童來說,父母與其他家庭成員之間的來往會使他進一步懂得:人與人之間存在必然聯系,這就加深了他們對‘根’的理解,并開始意識到其他人在自己生活中的重要性。”
什么是親戚?
親戚是指和自己有血親和姻親的人。中國古代唐朝學者孔穎達對親戚的注解為:親指族內,戚言族外。
親戚稱謂
■直系血親
●父系
◢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
◢高祖母--曾祖母--祖母--父親
●母系
◢高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親
◢高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親
◢兒子:夫妻間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兒:夫妻間女性的第一子代。
◢孫:夫妻間的第二子代,依性別又分孫子、孫女。有時孫子是一種不分性別的稱呼。
◢曾孫:夫妻間的第三子代。
◢玄孫:夫妻間的第四子代。